学生老师互动显微镜的构造

学生老师互动显微镜的构造

目镜 物镜 显微镜 动手操作

显微镜的构造教学分析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学好生物科学,首先要学会使用有关实验仪器。显微镜是生物实验中常用的观察仪器,掌握显微镜的构造和各部分的功能,正确使用显微镜,是学生须具备的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学生初次接触显微镜,充满好奇心,急于操作,教师要注重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熟悉显微镜的构造和功能,为今后学习奠定基础。

1、识别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2、尝试使用显微镜观察透明玻片标本,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在探究学习中增强团结协作意识。

3、养成爱护显微镜的良好习惯。

重点: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一、 巧设疑问,激发探究情趣

(一)出示细菌玻片标本,请学生用肉眼观察,问能否看到玻片上面的细菌。

(二)出示洋葱实物,请学生观察,问是否看到洋葱表皮细胞。

(三)教师提出问题,怎样才能看到细菌,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学生回答后,课件播放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和活动的细菌图片。让学生欣赏丰富多彩的微观世界,认识到要观察到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微结构,必须借助显微镜,激发学生探究显微镜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二、实验探究,掌握取镜和安放的正确方法

(一)教师先演示再放多媒体演示正确的取镜和安放方法,学生熟悉取镜和安放要求,明确取镜的正确姿势(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安放的标准要求(将显微镜轻轻放在实验台略偏左的地方,镜臂朝向自己,镜座距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为便于记忆,教师将上述要求概括为“右手握,左手托,轻拿轻放略靠左,镜臂向我7厘米,安全牢固便观察”。

学生可能会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略偏左的地方?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从而加深对显微镜安放标准科学性的认识,增强规范操作的自觉性。

(二)取镜、安放。学生将置于箱中的显微镜取出,摆放在实验台上。小先生巡回指导。教师检查,纠正错误。

(三)学生对照课本图,自己动手,安装目镜和物镜,教师和小先生巡回检查指导。 

三、对照记忆,记住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 

(一)多媒体出示普通光学显微镜图片,认识各部分名称

(二)学生对照实物,以小组为单位,互相问显微镜各部分名称。

四、动手操作,探究显微镜各部分的功能

(一)让学生看一看、动一动、想一想,探究镜座、镜柱、镜臂、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镜筒,目镜、转换器、物镜、载物台、通光孔、压片夹、遮光器、光圈、反光镜等结构功能,产生观察物像的欲望。

(二)通过观察一个物像初步了解显微镜各部分的功能。教师把写有小写字母“b”的透明的玻片发给各小组,让学生自己想办法通过显微镜看到字母。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学生边看书边小组讨论,动手操作。有的观察到了物像,有的没有。找一名观察到物像的学生边说边演示自己是如何观察到物像的,让找不到物像的同学讨论分析,查找原因,在操作中体会显微镜各部分的作用。比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升降的范围大,细准焦螺旋使镜筒升降的范围小。

(三)深入探究显微镜各结构的功能。

1.结合刚才观察透明玻片上的字母“b”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如,玻片上的“b”在显微镜下为什么是“q”并且大了许多,如何确定放大倍数等。针对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相互补充。师生共同归纳: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倒像,是目镜和物镜把实物放大了,放大的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讨论,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目镜、物镜上面放大倍数,目镜、物镜的特点,通过学生观察得出结论:长目镜的放大倍数小,长物镜的放大倍数大。

(2)反光镜的两面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功能。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得出结论:凹面镜能聚光,光线弱的时候用,平面镜仅能反射光,光线强的时候用。

(3)遮光器上的大小不等的光圈作用有什么不同。学生操作探究,得出结论:光线弱的时候要用大光圈,光线强的时候用小光圈。 

五、归纳总结,明确注意事项

通过对显微镜各部分的构造和功能的学习探究,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出使用显微镜应该注意的问题。如,不要用手触摸镜头和反光镜;擦镜头要用擦镜纸;转动转换器调节物镜而不能直接用手去扳;一只手提拿显微镜容易使目镜滑出,反光镜脱落;装卸镜头应先安目镜后安物镜,先卸物镜后卸目镜,防止灰尘污染物镜等。

最后组织学生将显微镜按要求放回镜箱,锁好箱门。

六、迁移训练,巩固提高

 1、多媒体出示: 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目镜为5 × 和15×,物镜为10×和45× 。要一次观察到更多数量的细菌,怎样选取合适的目镜和物镜;实验室内光线较弱,如何选用光圈和调节反光镜,请你帮忙。

2、让学生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分角色介绍显微镜各部分的功能,比比谁讲得准确,讲得生动。

教学反思

一、巧设疑问,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情趣。教师在导入新课前,先让学生肉眼观察无法看到的微观世界,在学生没有看到的时候,接着播放多媒体,展示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丰富多彩的微观世界,使学生对显微镜的作用有了感性认识,产生了探究显微镜的强烈欲望,引入对显微镜构造的学习,非常自然。

二、创新思维,突出探究。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讲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活动中、探究中构建自己知识的过程。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离不开学生动手探究与实验。本节教学设计,教师不是把显微镜的结构、功能、注意事项讲得详详细细、清清楚楚(这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然后才让学生动手,也没有因为显微镜是精密、贵重仪器,唯恐学生摸坏,而减少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而是将本节课设计成一节“探究课”,放手让学生大胆探究,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及相关注意事项。

三、让学生通过看到一个物像,体会各部分的功能。该设计避免了就构造谈构造的误区,突破常规,用具体的观察实验帮助学生探究各部分的功能、记住各部分的名称,是教学实践中一次有益尝试,符合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规律。

四、注重学生参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看一看、动一动、想一想的过程中,轻松获得知识。最后,通过帮助教授解决问题,增加成就感和自信心;通过分角色介绍显微镜,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巩固了这堂课所学的知识。

五、注重运用多媒体,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

六、 操作的认知特点偏重于感性认识,思维特点偏重于形象思维。 多媒体课件与实物展示结合,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学生动手操作、分组学习讨论,在探究中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有利于增强学习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和团结协作意识。

七、不足之处是本设计对教具要求较高。

1.通过学习显微镜各部件的名称、作用和方法,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2.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掌握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步骤。

能力目标

学会正确规范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方法,发展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本内容的学习,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熏陶中,树立初步的科学意识。

1.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学习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像谈话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用谈话式教学方式让学生认识细胞,及其与生物的关系。具体活动如下:

科学研究证明,地球上的生物虽然种类繁多,但是从基本结构上说则大体上是一样的——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体的一切活动,比如:生物的长大、繁殖等都是靠细胞来实现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要想探索生物的奥秘,就必须要了解细胞。我们这一单元的内容就是专门来研究一下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的。可是,细胞的体积很小,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它呢?聪明的人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发明创造了显微镜这种专门用来观察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仪器。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一下显微镜及其使用方法。

[讲授新课]

显微镜是生物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工具。最早的显微镜是由一位荷兰眼镜商在1600年前后制造的,它的结构简单,放大倍数不高,只有10~30倍,可以观察一些小昆虫,如跳蚤等,因而有人称它为“跳蚤镜”。这种显微镜是用光线照明的,属于光学显微镜。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把显微镜的制造技术进行了不断的改进。到20世纪30年代诞生了电子显微镜。它是利用高速运动的电子来代替光线进行观察,放大倍数可以达到几十万倍。电子显微镜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看到了细胞更细微的结构。它的应用领域已经不止局限于生物学,在医学、物理学、化学等其他领域的应用也很广泛,已经成为了人们了解微观世界不可缺少的工具。下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现在常用、普通的一种显微镜。

在学习以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如何进行取镜和安放。取镜和安放可概括为几步: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镜。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放在实验台略偏左的地方距边缘7厘米左右,安装好目镜和物镜。下面,大家就按照这一步骤先来练习一下。安放好以后请大家对照教材上的图,认识一下各结构名称。

学生活动:对照彩图认识各结构名称。教师作适当指导。

教师活动:认识了各结构以后,更重要的是会使用它来进行观察物像。现在每一小组都有四种观察玻片:写上“上”字的玻片,印有数字的透明纸,动植物玻片标本,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首先以号片为例观察。观察前要先对光,对好以后才能观察。(演示、对光、观察的步骤说明多媒体)

观看多媒体、对照练习。

在对光和观察时要注意:

1.先用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转换器的手法要正确,

3.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对着物镜。观察完②号片后再依次观察其他玻片,在观察时要仔细,考虑一下,这每个装片都说明一个什么问题?

观察其他玻片,讨论问题。这四种玻片都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物像是倒像,而且上下颠倒左右相反。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穿透的物体。

放大倍数为目镜与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好,看来,大家对这些问题考虑比较全面,回答完全正确。下面我们针对③号片再做一次观察,但不同的是我们换一下目镜,看又会出现什么情况。

发现有什么区别吗

放大倍数越大,细胞越大,个体数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细胞越小,个体数越多。很好,看来大家都认真观察比较过了。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不明白的再观察比较一次。观察完后,把显微镜擦干净,如需擦目镜和物镜请用擦镜纸。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送回原处。

四、[巩固练习]

1.使用显微镜时,取镜要用____握住镜臂,____托住镜座,放在自己实验台的偏____,然后安装好_____和____。

答案:右手 左手 左 目镜 物镜

2.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____,转动遮光器,使一个较大的____对准____。用____眼朝____里注视,___眼睁开,然后用手调节反光镜,直到看到明亮的视野为止。

答案:通光孔 光圈 通光孔 左 目镜 右

3.有一台显微镜,它有两个目镜和两个物镜,目镜的放大倍数分别为5×和15×,物镜的放大倍数分别为10×和40×。请问,这台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___,最小的放大倍数是___。假如现在观察一个标本,需要放大150×,应该选用的目镜为___,物镜为___。

答案:600倍    50倍    15×    10×

4.用下列四组镜头看同一块血液的玻片标本,其中可以看到血细胞数目最多的一组为

A.目镜—5×,物镜—10×;  B.目镜—5×,物镜—40×;

C.目镜—10×,物镜—10×; D.目镜—10×,物镜—40×。

答案:D

5.在载玻片上写下一个小小的字母“d”,用显微镜观察时,会看到放大的图像形状是

A.b    B.d     C.q     D.p

答案:D

6.当显微镜视野很暗,影响观察时,应调节光亮程度,此时应采取的措施是

A.缩小光圈   B.换高倍目镜   C.选用凹面镜反光    D.调节准焦螺旋

答案:C

7.显微镜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是

A.以目镜倍数为准                B.以物镜倍数为准

C.目镜与物镜倍数的乘积          D.目镜与物镜倍数之和

答案:C

8.遮光器上光圈的作用是

A.调节焦距                  B.调节光亮度

C.调节光线角度              D.调节图像清晰度

答案:B

9.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是____。

A取镜  B对光  C装目镜  D降镜筒  E观察

产品分类